时事新闻 · 2023-02-24

国内自行车行业,正试图在 Ebike 赛道上逆袭。

仿佛是一个玩笑,当中国新能源车成功弯道超车,开始反攻欧美市场的时候,欧美人,尤其是欧美年轻人,已经不开车了。

 

即便是有着「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之称的美国,其青少年拥有驾驶执照的数量,也已经从 1997 年的 43% 降至 2020 年的 25%。

 

相对于中国年轻人兴奋地在电动车中乱戳屏幕,欧美年轻人现在玩的,反而是 Ebike——一种「插电」的自行车。

 

自 2021 年以来,Ebike 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Ebike 的销量更是有望超过所有汽车的销量。

 

市场研究机构 Allied Market Research 预测,到 2030 年,全球 Ebike 市场规模将达到 118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0%。

 

作为自行车和电单车大国,中国厂商目前 Ebike 全球出货量已接近千万,不仅让不少传统单车厂「起死回生」,更捧出了数家国内创业公司。

 

在投资趋冷的背景下,投资机构在两年内,给 Ebike 赛道砸下超过 100 亿元的重金。同时,腾讯、小米、大疆等科技巨头,同样开始挤入这个赛道。

 

Ebike 到底有什么魔力?它又如何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出海「新标签」?

01

「人力电驴」

 

到底什么是 Ebike?

 

Ebike 的全称是 Electric bicycle(电助力自行车),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Ebike 增添了电池、电机以及电控。

 

在美国,根据小于 20mph、20-28mph、大于 28mph 的限速,电动自行车分为三级,其中只有第三级允许纯电力驱动;而在欧洲,根据规定,Ebike 的最大持续输出功率为 250W,随着车速的提升,电助力会逐渐减弱,当速度达到 25km/h 时,电机便会停止工作。

 

这正是 Ebike 与国内「小电驴」(电单车)的不同之处——Ebike 是不能脱离人力纯靠电力驱动的,因此 Ebike 的车型均保留有脚蹬,并试图最大程度的维持传统自行车的样貌。

Ebike 增添了电池、电机以及电控,骑行更省力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论是短途出行还是户外越野,Ebike 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省力地运动」,你可以骑着 Ebike 轻松地到达更远的目的地。

 

《纽约客》上一篇关于 Ebike 的文章里,作者 Patricia Marx 对 Ebike 的描述令人动容,在他看来,Ebike 的骑行体验就像是「五岁学骑自行车时,父亲从后面轻轻推了一把。」

 

一位拥有 10 年经验的前自行车从业者,向极客公园回忆道:「其实在这两年 Ebike 赛道迅速增长前,欧美国家的自行车店,橱窗的最佳位置上摆放的就已经是 Ebike 了,不过当时大部分都是主打山地越野的专业型 Ebike,价格集中在 5000 刀到 10000 刀,消费人群是有限的。

 

传统自行车诞生的早期,只有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才有条件享用这种新奇的出行工具,直到成本与价格降低后,自行车才能逐渐融入大众。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自行车 PAS| 图片来源:雅马哈

Ebike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93 年雅马哈推出的电力驱动自行车「PAS」,这种带有电池的「升级款」自行车,同样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发展、完善,才逐渐生长出了不同的分类、功能以及价位。

 

目前市场上既有适合城市骑行的休闲类 Ebike,也有专为户外越野而生的山地型 Ebike,这些产品的定价大都集中在 1000 美元至4000 美元,其中 1000 美元以下的产品主打低端用户,而 4000 美元以上的产品则主打高端用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购 Ebike。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andMarkets 数据显示,2022 年 Ebike 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497 亿美元,而之后每年预计仍会以 10.2% 的高增长率迅速扩张,并在 2027 年达到 806 亿美元的规模。

 

只不过是单车「通了电」,Ebike 怎么就爆火了?

02

出行「首选」

 

只要自行车始终保持它的价格优势,且易于打理、方便使用,那么,一旦财政方面出现困难,上至决策者、下至使用者都会奔向自行车,把它作为解决经济问题的首选。

 

这段话出自作家佛雷德里克·赫兰的《自行车的回归:1817-2050》,书中通过描写自行车从发明、使用、被抛弃到再度被拾起的历程,折射出了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的演变。

 

套用这种思路来分析电助力自行车,不难发现 Ebike 火爆背后的深层推动力。

 

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一个引子。

 

据业内人士介绍:「早在疫情开始的第一年,出于对封控和公共交通的担忧,有相当大部分的欧美国家居民开始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对此,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建议是:「可以考虑自行车或者步行,这样既然替代公共出行,又能维持基本的健身需要。」

 

而随着疫情持续,户外运动者们的热情也不降反增,以美国为例,根据 Outdoor Industry Association,2020 年美国户外运动的参与率达到了 53%,参与人数增长至 1.6 亿,比 2019 年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增长了 710 万人。

疫情期间选择 Ebike 的人群大幅增多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出行替代」与「户外运动」需求增多,造成的结果便是: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2020 年间全球 Ebike 销量同比增长了 29%,省力又轻松的 Ebike 成为了疫情时代中的最佳选择。

 

除疫情因素外,受气候变暖、国际形势的影响,近年来欧美国家身陷能源危机,天然气、原油的价格均明显上涨,「油改电」成为出行领域的一大趋势,由电力驱动的 Ebike 又一次踩中时代的脉搏,成为解决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救星」。

 

一项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展开的研究表明:「如果 Ebike 的使用量提升至波兰特每人每年行驶里程的 15%,这将使波特兰交通出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12%。」「一辆 Ebike 平均每年可减少 225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足以使美国普通公民的人均排放量减少 1% 以上。」

 

迫切的环保需求,同样促使「肩负重任」的上层决策者们奔向 Ebike。为了减少碳排放,欧美国家相继出台补贴政策,以鼓励居民购买 Ebike。

 

在美国,购买 Ebike 可享受折扣或税收优惠,各项补贴高达数十亿美元;在加拿大,每购买一辆价格高于 1000 美元的 Ebike 可返现 750 美元;在法国更换一辆 Ebike,最高甚至能领取 4000 欧元的补贴……

 

多种多样的高额补贴让原本已是最佳选择的 Ebike,同时成为了「最划算的选择」。

 

「Ebike 在国外能火起来,欧美的补贴政策大有助力。」行业内人士告诉极客公园,「在国内,从纯粹的通勤这类大众性需求来说,我们的 Ebike 市场很难扩展,因为相比 Ebike,我们有共享单车、电动两轮车这类更为便宜的选择。而在欧美地区,共享单车及公共交通的价格相对更高,有政府补贴的 Ebike 才是最具价格优势的出行工具。」

 

荷兰电助力自行车制造商 VanMoof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同样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生活成本危机将推动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Ebike 产品,电助力自行车是最廉价的解决方案之一。」

 

Ebike 站立在「出行替代」、「户外运动」和「低碳环保」这三大未来趋势的交叉点上,同时享受着决策者与使用者的追捧,孕育出了无限的商业可能性。

 

而长期作为欧美自行车品牌代工厂的国内制造商们,很快便嗅到了从海外飘来的 Ebike 的「诱人气息」。

03

Ebike,中国造

 

虽然 Ebike 的出行革命诞生自欧美地区,但在疫情停工停产的影响下,国外 Ebike 生产供不应求。以欧洲市场为例,Bike Europe 的最新进口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对 Ebike 的需求正在超过当地产量的增长」,而「中国是欧洲市场最大的电动车供应商」

 

「疫情期间,大量订单涌入国内,国内代工厂家开始出现赶工的迹象。」长期关注 Ebike 领域的从业者告诉极客公园,火爆的订单催生了国内厂家、资本及媒体对 Ebike 赛道的关注,国产自行车产业的出口量明显增加。

 

仅去年一年,我国 Ebike 的整车出口量就达到了 996 万辆,同比增长 121%。

疫情期间国内工厂赶制出口订单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位熟知 Ebike 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则开玩笑道:「当时以禧玛诺为首的国外配件厂商,出现了大面积断货,而禧玛诺生产的变速器,又是 Ebike 组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件,因此国内很多厂商甚至把变速器组件视为『车中茅台』,如果当时哪个国内厂家仓库里存了大量禧玛诺变速器,就赚翻了。」

 

Ebike,作为一把新「武器」,帮助国产自行车行业,在欧美市场上切开了一个口子。由于 Ebike 在美国市场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约 40%,在欧洲市场这个数字甚至还不足 20%,欧美尚未形成垄断型本土品牌的当下,正是国产品牌出海的好时机。

 

传统的国产品牌里,电动车巨头雅迪专门研发出了多款 Ebike 车型,包括运动、亲自、折叠等系列,爱玛同样加入 Ebike 出海大军,集中攻克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也有新的品牌生长出来,像是 2021 年刚成立的 Tenways,一经面世就获得了腾讯、高瓴等大型资本的青睐。

 

中国Ebike 出海的最大优势,仍旧是国内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极致性价比。

 

在业内人士看来,「Ebike 的供应链其实是几大块综合起来的」:Ebike 的车架来自于传统自行车、摩托车的架构,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的供应链则是源自于智能汽车、电动两轮车产业的溢出。而无论是传统自行车产业、两轮电动车产业,还是电动汽车产业,其国产供应链都已经逐渐成熟了。

 

车架的供应自不必说,国内在漫长的代工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以华东江苏、华南广东、华中天津为中心的三大自行车代工生产基地。而随着国产智能汽车的崛起,国内的「三电」供应链也愈发成熟。

 

与此同时,通过应用前、后置电机,国产 Ebike 厂商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业内人士告诉极客公园:「在国内专门针对 Ebike 研发出前、后置电机之前,国产 Ebike 十分依赖于国外生产的高成本中置电机。但现在,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同样的口径及功率下,前、后置电机比中置电机的价格要便宜得多。」

 

尽管在平衡性上中置电机更具优势,但前、后置电机也已经足够满足普通的通勤、休闲等应用需求。「国产品牌大都走的性价比路线,像是首个进驻欧美商超的国产 Ebike 品牌大鱼智行车,其定价只有几百美元,很快便在海外打开了中低端市场。」

 

虽然看起来 Ebike 出海形势一片大好,但也有从业者表达了自己隐隐地担心:「过去共享单车的过度炒作和泡沫曾对国内自行产行业造成过巨大的冲击,所以这一波 Ebike 浪潮,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更理性的看待。」

 

由于 Ebike 产品中最关键的「三电」技术大多集中在上游供应商手中,所以对于处在行业下游的 Ebike 品牌方而言,只能在产品定义、外观设计、本地化运营等有限的范围内施展拳脚,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壁垒。

 

对此,一位在 Ebike 制造与运营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是:「要跳出自行车或电动两轮车的固有思维去思考,通过跨界整合更为多元的技术资源、工艺资源以及人才资源,才可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

 

另一位从业者则补充到:「像是这两年里比较亮眼的产品技术创新,是搭载在 TREK 和 SCOTT 上的 TQ 电机,采用的是类似谐波减速机的结构,能够在不降低功率的前提下极大缩小电机体积。但这其实源自于机械臂行业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技术外溢。」

搭载了 TQ 电机的 Ebike | 图片来源:TQ 官网

而在这个不光要拼技术,还要拼声量的时代,品牌营销也需要额外发力:「必须要找到更低成本的、更高效率的方法去做推广和曝光,比如说利用好免费的自媒体平台以及 KOL 测评,而非一味地砸钱买广告。」

 

总体而言,Ebike 出海可以视作出行领域里一次较大规模的溢出,国产品牌多年来积累的代工经验也终于有了释放的机会。

 

但尽管国产两轮车行业幸运地跟上了 Ebike 这辆快车,可要是想真正实现弯道超车「欧美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